为什么在消费和投资中,你总会付出更多的钱?

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,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。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、芝加哥大学教授——理查德·塞勒。

  对于这个名字,估计很多人此前并未听说过,但大家可能听说过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,叫作“心理账户”,这个概念就是由塞勒提出的。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此前也发布过一篇关于《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你投资的?》的文章,向大家详细解释了什么是“心理账户”。

为什么在消费和投资中,你总会付出更多的钱?

  而“心理账户”也解释了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会受到“沉没成本效应”的影响,下面就具体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“沉没成本效应”。

     沉没成本效应

     根据经济逻辑的法则,沉没成本与制定决策应是不相关的。但是在人们的实际投资活动、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,广泛存在着一种决策时顾及沉没成本的非理性现象: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,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,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。

  比如说,某天你花了80元去看一场电影,刚坐下15分钟,就发现这电影不好看,无聊透顶,那你会选择继续看下去呢还是马上离开?

 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,如果你基本确定电影毫无价值,那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离开。因为你已经损失了80元,而离开就意味着你可以节省剩下的时间,比如一场电影120分钟,那你就能省105分钟干别的更有意义的事。反之,则是在“追加成本”,而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。

本站为您推荐: